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實驗教學與儀器》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實驗教學與儀器》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實驗教學與儀器》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教學儀器與實驗》創刊于1984年,有20多年的辦刊歷史,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主辦的面向基礎教育的學術性期刊,刊號CNll—1960/G4,ISSINl003-3416,國內外公開發行。
《教學儀器與實驗》立足于中小學實驗教學與教學裝備研究,緊跟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探討中小學理科實驗設計與實驗教法的改進,介紹計算機、傳感器等現代教育技術在傳統理化生實驗中的運用,展現教師創新制作的教具作品,交流教學儀器設備維修與學校實驗室等功能教室的裝備和管理經驗。
訂閱對象:中小學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研人員、理化生教師、實驗室教師、教育技術裝備管理部門和教儀企業以及大學理科師生。
《教學儀器與實驗》20年珍藏光盤:完整地收錄了本刊自1984年—2004年5月共142期的內容,是各類學校、教育裝備部門和中小學教師了解我國實驗教學和裝備的發展、學習理化生各種疑難實驗的設計與改進方法、學習教具制作、掌握理化生實驗室的規范管理、掌握教學儀器設備維修的好資料。光盤可以方便地按年月、刊期、作者名等檢索,可以打印。售價180元,歡迎訂購珍藏!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期刊榮譽: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刊物的主要欄目:新課程新實驗、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探究性學習、實驗教學法研究、實驗方法與實驗設計、實驗教學與素質教育、實驗師園地、儀器自制與改進、設備維修與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考核評估、裝備天地、國外實驗與教學、新儀器新設備、信息短訊。
2014年04期目錄參考:
1 新課程理念下物理實驗教學“導”與“研”模式研究 呂康社 3-5
2 在化學習題教學中怎樣實踐新課程理念 洪云龍 5-7
3 2013 年全國高考物理實驗試題評析 紀文杰 左祥勝 7-8+13
4 妙用科學小實驗 提升學生“問”的能力 熊樂正 9-11
5 對粵教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四處錯誤的探討 黎炳如 12-13
6 學案導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李桂萍 14-16
7 “測定 1 mol 氣體的體積(H2)”一課的教學設計 沈正東 17-19
8 化學創新實驗活動在個性化教育中的價值———以昆侖中學初中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為例 光 程 李大成 19-21
9 酵母細胞固定化實驗教學的優化 廖文群 李亞軍 李 靜 22-23
10 研究性學習選題五原則 溫潤輝 張政啟 24-25
11 新課標背景下的數學實驗教學 王軍凱 李姣鳳 26-27
12 探究安培力的方向實驗的改進 周救生 27
13 “點火爆炸”實驗的反思與改進 姚衛興 28
14 “音調可變的哨子”實驗的改進 宋永光 29
15 失重演示實驗的改進 譚曉華 劉 棟 29
16 植物呼吸作用產生 CO2、消耗 O2實驗的改進 張 玲 歐陽立榮 30-31
17 觀察氣孔及氣孔的開閉實驗的改進 李 萍 31
18 對腐乳制作實驗中毛霉培養的改進和反思 宋正海 32
19 演示微小形變放大的一種新方法 陳學科 33-34
20 生活物理與電路設計 任瑞明 韓國法 34-36
教育學文摘期刊投稿:新課標下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策略探究
摘 要:語文是中職學校文化課中基礎必修的課程之一,它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創新思維和審美等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品德修養。本文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對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教育學文摘期刊,新課標,多媒體教學,中職語文
1 在導入語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中職語文教學的導入語環節,采取多媒體教學與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好的導入語可以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的師生授課方式一直沿襲的是教師長篇大論的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反復講解,而學生聽著枯燥乏味,甚至會產生厭課情緒,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達不到教學的目的。但是多媒體教學方式運用計算機、投影儀等先進的設備,將導入語中枯燥的文字轉變為圖文并茂和生動形象的視頻、動畫或圖畫等,讓學生易于接受并留下深刻的記憶。多媒體教學不僅改變了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減輕了教師教學的負擔,同時也有效減少了學生學習的壓力,使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姿態投入到學習中來,盡情發揮其想象力和無限擴展的思維空間,更主動地去學習語文,并深入挖掘語文知識背后的文化內涵,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的目的。
實驗教學與儀器最新期刊目錄
聚焦實驗重構 助力思維進階——以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光的折射”一節為例————作者:魯佩用;
摘要:從“情境創設”“探究過程”“學以致用”3個方面探討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光的折射”一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即:實驗教學非但缺乏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手段,更未設計引發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教學環節,導致學生無法跨入更高層次的思維。針對教學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實驗重構的方式整合教學過程,一方面助力學生達成思維進階目標,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模型建構思維、科學推理思維、科學論證思維和質疑創新思維
“三室聯合教學法”在氣體制備實驗中的應用——以“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為例————作者:馬丹;姚列菊;楊凡;
摘要:開發由虛擬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和家庭“實驗室”組成的“三室聯合教學法”,將其引入“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據此多元建構實驗模型,從中探索出基于初中化學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與方法的教學新路徑,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助其踐行創新精神,進而提升其實踐能力
化工流程題解題思路和備考策略——2022—2024年高考全國卷化工流程試題分析————作者:王聰哲;
摘要:對近3年高考全國卷化工流程試題進行分析,首先,從考查形式及特點、考查內容、考查能力與素養3個方面,分析化工流程試題特點;其次,從基于流程工序特點和基于流程主支線兩個角度,探討化工流程試題的解題思路;最后,提出“回歸教材“”開展大單元教學”和“建構思維模型”3點備考策略,以期為高三化工流程的復習備考提供幫助
科學方法顯化的物理實驗教學創新——以卡文迪許扭秤實驗為例————作者:楊丁晨;劉嘉明;管彤彤;彭朝陽;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物理科學方法教育對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但不管是在教材呈現還是教學活動中,科學方法多以隱性滲透的方式存在。以“最美十大實驗”之一的卡文迪許扭秤實驗為例進行教學創新,通過物理學史回顧科學方法運用,以“代入疑問—設置疑問—探究疑問—解釋疑問”的問題驅動方式引導學生對實驗中的科學方法進行顯化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素養,為物理實驗的科學方法顯化教學提供新思路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實驗的生活化設計————作者:鄭灶松;
摘要:人教版物理教材中“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條件”實驗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此,采取生活化取材方式,運用放大化思維,采用直接觀察方法,重新設計新的實驗。新的實驗分聲音“產生”與“傳播”兩部分,采用驗證與對比方法,逐步遞進,歸納并推導出實驗結論。整個實驗過程均使用同一裝置,確保主題與主體穩定,實現可視化,體現科學、嚴謹的實驗特點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改進與創新————作者:周夢嬌;饒志剛;吳懿;
摘要: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教材中“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實驗存在操作困難、有污染和誤差大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設計一款智能化程度高、綠色環保和誤差小的創新實驗裝置,一方面借助遠程遙控電熱絲加熱實現紅磷的快速自動引燃,另一方面利用注射器可精確測定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效果顯著,具有推廣價值
自制器材 巧用“替身”思想探究浮力————作者:朱立;
摘要:將旋轉液體的經典問題引入浮力教學,為探究設置目標、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對“替身”法理論進行分析,制作器材進行實驗探究,驗證了“替身”法的科學性,由淺入深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要學好物理,必須堅持思清再謀、謀好再探、探后再析的科學理念,順利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浮力的內涵
小學科學與初中物理的銜接——基于課程標準的對比分析————作者:蔡全勁;陳穎;
摘要:對比分析《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發現,兩者在課程性質、理念和目標上高度一致,不同學段的核心素養特征有所不同;從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來看,初中物理內容是小學科學內容螺旋上升的結果。根據行為動詞數量統計,初中物理明顯增加了認知類二級水平內容的比例,小學科學很多必做探究會在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和教材中再次出現,尤其是測量類實驗。研究結果為小學科學和初...
美育浸潤視域下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提升路徑探究————作者:余然;
摘要:調研寧夏部分市縣區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實驗室管理情況,結合文獻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及調研訪談法,探究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室管理與美育元素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問題與路徑。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為目標,提出美育元素在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實驗室管理中的浸潤策略,指出美育浸潤視域下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實驗室管理質量提升的路徑,從美育的角度為促進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提升提供新思路
“數智”評價 區域推進——長沙市雨花區生命化課堂評價的區域實踐探索————作者:曹謙;葉蘭;徐葉子;李超貴;
摘要:為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增強課堂的生命力,實現提質增效,長沙市雨花區教育局三年來積極推進生命化課堂教學表現性行為評價。伴隨著構建“學為中心”的指標體系、制定“五星遞進”的梯度量表、探索“立體畫像”的評價方式、形成“四階閉環”的應用路徑等舉措的實施,全區所屬學校積極實踐生命化課堂評價,取得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提升教師素養水平、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服務教育決策的成...
高中理化生實驗融合教學的策略與實踐————作者:何賓艦;丁江艷;
摘要:高中理化生分組實驗目前主要是分學科進行教學,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受“實驗儀器不健全,學科課時少任務重,學生班額大造成實驗課編排困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一方面分組實驗課程開展得很不到位,另一方面高中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素養非常欠缺,已經不能滿足高考選拔人才的需求。為此建議:應圍繞實驗課程設計、實驗專任師資配備和實驗硬件資源等方面進行整合,以期實現理化生實驗教學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參...
基于核心素養的實踐教學————作者:孫淑瓊;張曉麗;阮宜冬;
摘要:從《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出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應做到:盡可能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堅持“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項目實踐活動中學”,即通過實驗和實踐活動,以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最終達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黑藻在高中生物學實驗中的應用與推廣————作者:程軒;范秋霞;
摘要:黑藻在滬科版(2020年)高中生物學必修1教材中可謂是一種“明星材料”,可用于細胞活性系列實驗、光合作用系列實驗等探究性實驗活動之中。針對黑藻在高中生物學實驗應用的拓展建議是:氧氣的釋放速率可以作為光合作用強度的檢測指標;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設計相關實驗,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和拓展思維
求學問需學“問”:初中生“提出問題”能力進階————作者:陳子君;
摘要:闡述“探究問題”的實質,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中學生提出“探究問題”時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分析,根據學習進階理論將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行維度劃分,描述不同進階水平學生的行為表現,據此說明“提出問題”能力進階維度表的應用方向,進而總結并歸納出促進學生“提出問題”能力進階的教學策略
挖掘物理學史開展科學探究——以“小孔成像”為例————作者:蔡淇;陳灝;彭逸男;黃雙玉;
摘要:物理學史是物理學的產生、發展及演變規律的歷史,它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科學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孔成像”的教學中,通過分析《墨經》中“小孔成像”的記載,建構光路及模型;分析“趙友欽光學實驗”推導影響“小孔成像”的因素。通過挖掘物理學史中的育人故事,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體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培養科學探究能力,進而提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基于PBL模式的初中物理跨學科實踐教學——以“長度的測量”為例————作者:彭鴻喜;
摘要:注重科學探究、開展“跨學科實踐”學習活動是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PBL教學模式既能體現科學探究方式,又與“跨學科實踐”主題相吻合,因此非常適合應用在物理課程的教學當中。在七年級物理“長度的測量”一節中融入“跨學科”內容,利用“血滴奇案”視頻創設真實情境,引出開放性的問題;預測腳印和步長與身高的關系,進而測量腳印和步長;將測量結果輸入Excel中進行擬合,獲得身高-腳印長度函數關系、身高-...
基于西安地域文化特色的情境教學案例——以“鐵及其化合物”的復習為例————作者:董麗英;
摘要:為實現高三一輪復習的高效性,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包括新的素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情境和探究活動。以“鐵及其化合物”的復習為例,該教學案例以學生熟知的西安城墻青磚為知識載體,通過設置一系列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模型建構、應用拓展等活動,在復習鐵及其化合物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基于問題情境的項目式實驗教學——蔗糖與濃硫酸微型化實驗創新設計與應用————作者:石慧;李霜月;劉會敏;
摘要:以問題為導向,選取“蔗糖與濃硫酸微型化實驗創新設計與應用”為主題,展開項目式教學活動。鼓勵學生深度參與實驗創新設計的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方案、分析反思、拓展應用。這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也豐富了實驗教學的案例,為教師開展項目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以真實工業生產為情境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以電解池為例————作者:曹君;
摘要:以電解池單元為例,將該單元設計為三課時,參觀真實工業生產車間(電解制鋅),學習電鍍工藝、氯堿工業以及硫酸鈉廢水處理,在完成挑戰性任務的過程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進入真實工業生產車間參觀學習,抽提出電解模型,通過“電鍍工藝”檢驗模型,通過“氯堿工業”完善模型,通過“硫酸鈉廢水處理”深化應用模型,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情境中獲得必備知識,建立起模型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在實驗中追尋化學計算的意義——基于理性思維的“溶液組成的表示”教學課例————作者:王程姣;陳凱;馬冠中;
摘要:在“溶液組成的表示”課例中,基于理性思維,通過“初識濃度”“辨識濃度”“掌控濃度”“反思濃度”4個環節追尋化學計算的意義,聯系學生已有知識,重視知識的關聯以促進結構化認知;強化定量實驗視角,促進化學理性思維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wangshangbanli.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