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滇派園林的地形改造和設計中,也可對云南自然山水中的“險峻的高山峽谷”這一地形加以利用和借鑒。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中,建筑體是由鋼筋混凝土堆砌起來的硬質產物,雖然這些建筑體體型不一,外形各異,但與自然山水中的“高山峽谷”有著異曲同工的特質。正因如此,在此類建筑體之間的園林景觀設計和構成中就可利用和借鑒云南自然山水中的“險峻的高山峽谷”這一地形營造出別具一格的園林景觀。特別是在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可運用和借鑒此種地形,配置以大量的山石和部分植物,一反傳統園林中狹小的空間里就一定要設置成為只能種植小灌木和地被的平坦地形以達到視域開闊的目的,創造出一種別樣另類的峽谷風情,達到耳目一新的景觀效果。此種地形的利用和借鑒,可以在有限的狹小空間內創造出多景致多層次的新穎的園林景觀,形成獨特的滇派園林的風格和特色。
總的說來,在實際利用和模擬云南自然界中這些典型地形過程中,并不是單一的和一成不變的,應該是山與水的融合或者不同地形的相互融合。
3.2筑山置石
在營造具有滇派園林特色的景觀中筑山置石方面,借鑒云南自然山水景觀中這種典型的巖溶地貌,可以有目的性的運用云南本地巖石,進行孤置或群置,也可以在河流道路的兩旁零星散置,以達到彰顯云南本土地質特色和突出滇派園林園林風格的目的。筑山的具體表現形式:一是由
土壤營造的山體與地形,二是山與石結合營造的山體與地形,三是石與石結合營造的山體與地形。
置石主要的表現形式有孤置和群置兩種,而滇派園林的置石形式不同與其他園林風格,主要是以表現石與石組合起來的整體美感為主,突出整個置石的組合搭配與相互融合的效果。
3.3理水
云南“大山大水”的自然山水景觀中水景觀的形成主要由土、土石、石三種組合形式形成,縱觀云南自然山水景觀:
1)靜態水景:如滇池、撫仙湖等湖泊景觀。特點是水體面積均較大,水域寬廣,深淺不一,形狀各不相同,此為構成云南“大水”景觀特征的基礎。
在現代滇派園林造景的理水中,做到開合有度,駁岸線條自然、蜿蜒曲折,采用自然式的生態駁岸,如濕生植物種植的緩坡駁岸、小細石子敷設的緩坡駁岸等;同時利用水上交通、水上動態游覽和水上休閑娛樂活動的開展,突出鄉土景觀特色。
2)動態水景:如三江并流、虎跳峽、九龍瀑布等。由于云南地形復雜,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明顯,所形成的動態水景大多靈動澎湃、蔚為壯觀。可利用體型較大、棱角較為分明的石頭組合與堆砌,模仿云南自然山水中巖層斷裂所形成的瀑布和激流,形成獨特的滇派園林動態水景。這種水景要求地形高差較大,其水流量不宜過大,但較為集中,水流所形成的沖擊力較強,其景觀效果不是水流微微的從石縫中流淌過,而應是水流與石頭面對面激情的碰撞,形成高地錯落的瀑布和激流,以彰顯具有云南特色的動感水景。
3)亦動亦靜的水景:如白水臺和元陽的梯田,在滇派園林理水中,可有意識的摒棄千篇一律的雕塑噴泉、傳統的鋼筋砼水池跌水池的水體設計,利用和借鑒元陽梯田和白水臺的梯形層疊式跌水形式,筑砌多層錯落有致的月牙形、半橢圓形水池,其材質可運用漢白玉等較為晶瑩剔透的石材(即模仿白水臺形式),也可運用一般的青石板或深色鋪貼(即模仿梯田形式),以形成滇派園林亦動亦靜的跌水景觀特色,并在運用中適當加以變換,如亦可依山勢而建,也可獨立成四面觀景的立體跌水景觀,使該景觀形式巧妙的成為滇派園林的景觀特色的組成部分。
3.4植物景觀
由于云南地域廣闊,植物資源豐富,幾乎集中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植物品種,素有“植物王國”的美譽。其自然植被類型是以常綠針葉闊葉混交林居多,形成闊葉與落葉相互融合的自然植物景觀。由于云南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多樣,所形成的植物景觀也豐富變換,故其植物景觀沒有很鮮明的代表性、獨特性和典型性。植物造景中,應模仿自然植被中豐富多樣的植物景觀,合理的借山、借水、借景,并用人工種植營造出具有生態性的和多種植物并存的植物群落景觀,從整體上創造出具有滇派特色的園林景觀。
4.總結
滇派園林要謀求發展,必然要有其區別于其他園林風格特點的獨樹一幟的鮮明特征,而且也勢必是反應云南本土園林景觀特點,故從云南幾種典型的山水自然景觀中尋找和分析出具有云南本土特色的景觀構成元素和景觀形式,在未來的滇派園林景觀設計中重點體現出來,以固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形成滇派園林的風格特征,發揚和發展云南本土園林特色。
【參考文獻】
[1]梁輝.滇派園林的特色解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1)
[2]梁輝,楊桂英.滇派園林發展現狀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09.4
2/2 首頁 上一頁 1 2